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新研究:北极变暖可能加速云中冰晶的形成

2024-09-30 15:06:12 来源: 中国科技网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北极变暖正导致无雪无冰的裸露地带和植被区释放更多的自然气溶胶。这些气溶胶能够促进形成更多的冰晶,从而可能影响云的成分构成和北极气候。JFL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气候模型通常预测,随着北极变暖,该地区的混合相云(即冰晶和液态水在云内同时存在)将包含更多液态水和更少的冰晶,因为较高的温度通常会抑制冰晶的形成。然而,云的形成也受到气溶胶的影响,后者既可以促进液态水滴的凝结,也可以促进冰晶的形成。JFL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调查北极地表气温上升与气溶胶中的冰核颗粒(INPs)之间的关系,对挪威斯瓦尔巴地区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初的INPs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北极地表变暖导致无雪无冰的区域增加,从这些区域释放出更多的活性INPs。这些INPs能够在云中诱导冰晶的形成,减少混合相云中的液态水含量,并可能进一步加速变暖。JFL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JFL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北极变暖正导致无雪无冰的裸露地带和植被区释放更多的自然气溶胶。这些气溶胶能够促进形成更多的冰晶,从而可能影响云的成分构成和北极气候。JFL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气候模型通常预测,随着北极变暖,该地区的混合相云(即冰晶和液态水在云内同时存在)将包含更多液态水和更少的冰晶,因为较高的温度通常会抑制冰晶的形成。然而,云的形成也受到气溶胶的影响,后者既可以促进液态水滴的凝结,也可以促进冰晶的形成。JFL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调查北极地表气温上升与气溶胶中的冰核颗粒(INPs)之间的关系,对挪威斯瓦尔巴地区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初的INPs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北极地表变暖导致无雪无冰的区域增加,从这些区域释放出更多的活性INPs。这些INPs能够在云中诱导冰晶的形成,减少混合相云中的液态水含量,并可能进一步加速变暖。JFL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JFL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本文链接:新研究:北极变暖可能加速云中冰晶的形成http://www.llsum.com/show-2-867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日环食、年度最大满月等天象将亮相10月天宇

下一篇: 神十八乘组周记上新!国庆前他们又有哪些新进展?

热门资讯

  • 全国首个模拟验证机场开工

    记者日前获悉,位于四川成都未来科技城应用性科创区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B区)航站楼项目,近日取得施工许可证。这也意味着全国首个模拟验证机场开工。

  • 英伟达发布AI“超级芯片” 自称“非常、非常强大”

    据法新社3月18日报道,周一,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公司发布了其最新型号的电子芯片,这些芯片旨在支持人工智能(AI)革命,英伟达正努力巩固其作为人工智能领

  • 人类祖先200万年前开始捕鱼

    美国《发现》杂志网站2月7日刊登题为《200万年前,我们的人类祖先开始从水里捞鱼》的文章,作者是科迪·科蒂尔,内容编译如下:捕鱼可能是一种占许

  • 日学者提出“深海激励化学”新概念

    日本《朝日新闻》近日发表题为《深海之光——极端环境是创意宝库》的文章,作者是樱井林太郎,编译如下:在被称为最后未开垦地的深海,有着低温

  • “95后”的无人机“造像师”

    “当时是怎样选中低空经济这个领域,并且来深圳发展的?”面对这个关乎事业发展的问题,“95后”台青张晏纶坦言,“这是一场面试带来的惊喜。”张晏纶来自

  • 睡不够很焦虑?专家:警惕常见睡眠认知误区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运动、营养被视为保障机体正常发育和

  • 联合国机构报告称2022年全球产生6200万吨电子垃圾

    联合国机构3月20日发布的《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范围内共产生62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仅有不到四分之一被回收利用。报告显示,2022年

  • 光储行业迎来2000V新时代

    3月21日,由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PAT2024爱光伏一生一世”先进技术研讨会在合肥举办。光

  • Kimi累趴下了,券商仍看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近日,国内AI领域的明星产品——Kimi智能助手,因流量激增遭遇了短暂的服务中断。月之暗面随后发布公告,对此

  • 南财观察丨操作系统与一座城:全球“鸿蒙之城”深圳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操作系统似乎对地理入迷。鸿蒙和深圳,就像Windows和西雅图,也似Linux和赫尔辛基。这是地理与技术的紧密

  • 聚焦AI框架技术创新 加速大模型规模化落地

    “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新基建重点建设方向,前景广阔,大有作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无疑将为人工智能技术在

  • “穿上就走”的通用外骨骼面世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控制机器人外骨骼的通用方法。无需专门训练、特别校准,对复杂算法进行调整后,用户穿上外骨骼就可以直接行走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