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科研人员命名两类新的恐龙属种

2025-04-12 08:04:04 来源: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与周忠和团队,联合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发现两件保存完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命名两个新物种即凌源中华鸟龙(Sinosauropteryx lingyuanensis)和中国华诞龙(Huadanosaurus sinensis),并揭示了中华鸟龙科的生态分异现象及其与地质事件的关联。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热河生物群是研究早期鸟类和羽毛演化的重要窗口。1996年,该地区发现的原始中华龙鸟是首个带羽毛恐龙,并据此建立中华龙鸟科。后续研究认为它的骨骼特征与德国美颌龙科物种相似,因此该种一度被归入美颌龙科。但是,最新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原始中华龙鸟及热河生物群相关物种应为虚骨龙类基干位置的独立单系群。研究重新启用中华龙鸟科。同时,为防止由于名称导致的物种混淆,研究根据2022年出版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蜥臀类恐龙》,将中华龙鸟统一修正为中华鸟龙,中华龙鸟科修正为中华鸟龙科。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此次研究的两件化石分别发现于2000年与2004年,产自辽宁凌源1.25亿年前的义县组地层。凌源中华鸟龙为中华鸟龙科新种,而中国华诞龙则以新属新种身份亮相。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研究发现,中国华诞龙腹腔内保存两种哺乳动物胃容物——真三尖齿兽类和真兽类。前者骨骼完整,显示其被整体吞食。研究结合粗壮牙齿、强健颌骨等特征推测,该物种具备主动捕杀小型猎物的能力。对比发现,原始中华鸟龙头骨细弱,以蜥蜴为食;巨型中华丽羽龙体长2.4米却咬合力有限,可能依赖后肢撕扯猎物。同一科物种呈现食性差异,证实生态位分化存在。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研究认为,1.25亿年前的华北地区因“克拉通破坏”形成孤立裂谷盆地,加剧了物种竞争与分化。中华鸟龙科、驰龙科等类群在相同区域占据多样化生态位,甚至不同支系物种出现生态重叠。这种“支系内多样化+支系间重叠”的模式在中生代动物群中罕见,提示地质活动对生物演化的深刻影响。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北京市相关项目的支持。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论文链接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中国华诞龙(a、c)和凌源中华鸟龙(b、d)正型标本和线条图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基于两个矩阵的中华鸟龙科系统演化树(a)和中华鸟龙科不同物种的头骨及颈椎形态对比(b-d)。b、巨型中华丽羽龙,c、中国华诞龙,d、凌源中华鸟龙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辽西热河生物群主要化石产地的兽脚类恐龙物种组成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中国华诞龙(左)和凌源中华鸟龙(右)复原图aUO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本文链接:科研人员命名两类新的恐龙属种http://www.llsum.com/show-12-98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研究揭示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2R被内源性配体LTD4激活的结构基础

下一篇: 假根羽藻适应潮间带环境的基因组进化研究获进展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