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我国科学家在甘肃发现距今上亿年前“精美”恐龙“脚印”

2025-01-08 09:56:37 来源: 中国科技网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博物馆的研究团队1月6日公布,在甘肃省靖远县乌兰镇发现的一批距今1亿多年的恐龙足迹确认为白垩纪的斯氏跷脚龙足迹。这一发现为斯氏跷脚龙足迹在我国的广泛分布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该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上在线发表。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据悉, 这些恐龙“脚印”保存完好,组成了12道行迹,在目前已发现恐龙足迹中比较少见。“从这些足迹中,甚至能看到恐龙脚底的鳞片刮痕,可以说是‘精美’地保存了细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说,据推测,造迹者的臀高约为0.6米至0.9米,体长最长可达2.5米,行走时几乎呈直线。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我国西北地区的白垩纪河口群是四足动物足迹数量丰富、多样性高的白垩纪地层,留存有大量恐龙足迹。位于乌兰镇的足迹点在一处悬崖的岩层底部,面积约6.2平方米。科研人员发现,岩层上所发现的恐龙足迹都为三趾足迹,至少有67个,长度范围在11厘米至21厘米间,其形态学特征符合斯氏跷脚龙足迹特点。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这些大小相近的足迹还组成12道行迹,其中部分相互平行,行进方向相同。通过复原三维数据模拟后发现:这些体型相似的兽脚类恐龙是以步行速度行进,在前进时形成一个相对密集的阵型。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这表明这类恐龙造迹者很可能具有群居行为。”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李大庆表示,彼此靠近是为减少个体的警戒压力,防止被天敌捕食。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邢立达认为,此次发现为深入了解斯氏跷脚龙的足迹形态和行为学提供了新线索,也表明乌兰镇成为白垩纪河口群的足迹富集区之一。“通过技术复原后的造迹者们活灵活现地展示白垩纪恐龙生活的一瞬,也让我们更看清这群史前‘明星’的真实模样。”他说。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博物馆的研究团队1月6日公布,在甘肃省靖远县乌兰镇发现的一批距今1亿多年的恐龙足迹确认为白垩纪的斯氏跷脚龙足迹。这一发现为斯氏跷脚龙足迹在我国的广泛分布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该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上在线发表。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据悉, 这些恐龙“脚印”保存完好,组成了12道行迹,在目前已发现恐龙足迹中比较少见。“从这些足迹中,甚至能看到恐龙脚底的鳞片刮痕,可以说是‘精美’地保存了细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说,据推测,造迹者的臀高约为0.6米至0.9米,体长最长可达2.5米,行走时几乎呈直线。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我国西北地区的白垩纪河口群是四足动物足迹数量丰富、多样性高的白垩纪地层,留存有大量恐龙足迹。位于乌兰镇的足迹点在一处悬崖的岩层底部,面积约6.2平方米。科研人员发现,岩层上所发现的恐龙足迹都为三趾足迹,至少有67个,长度范围在11厘米至21厘米间,其形态学特征符合斯氏跷脚龙足迹特点。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这些大小相近的足迹还组成12道行迹,其中部分相互平行,行进方向相同。通过复原三维数据模拟后发现:这些体型相似的兽脚类恐龙是以步行速度行进,在前进时形成一个相对密集的阵型。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这表明这类恐龙造迹者很可能具有群居行为。”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李大庆表示,彼此靠近是为减少个体的警戒压力,防止被天敌捕食。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邢立达认为,此次发现为深入了解斯氏跷脚龙的足迹形态和行为学提供了新线索,也表明乌兰镇成为白垩纪河口群的足迹富集区之一。“通过技术复原后的造迹者们活灵活现地展示白垩纪恐龙生活的一瞬,也让我们更看清这群史前‘明星’的真实模样。”他说。Mow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本文链接:我国科学家在甘肃发现距今上亿年前“精美”恐龙“脚印”http://www.llsum.com/show-2-1007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2024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34.9万件

下一篇: 面向医学前沿,揭示生命奥秘——二〇二四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生物医学篇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