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南财对话丨专访深圳湾实验室胡晓军:“明星效应”之后,年轻城市与青年科学家何以共塑科研“黄金期”

2025-02-13 09:20:39 来源: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2月10日晚间,两则内容相似的“全球学术人才招聘”推文在科研圈流传。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二者均瞄向“从事生物医药前沿研究的各层次学术人才”,诚邀其全职加入、担任独立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学术带头人)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并强调招聘信息“长期有效”。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调性如此一致的两大科研机构来自深圳——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前者侧重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促进产业转化,后者侧重临床医学研究。过去两年,二者总是深度绑定地出现于聚光灯下,希望打通从实验室到临床,共同构筑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我们的一项重要引才策略是‘以才引才’,即发挥一些有名望的资深PI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可理解为发挥‘明星效应’,在实验室成立之初,让其担任各研究所/中心的召集人,实现云集而影从的效果。”深圳湾实验室党委书记、深圳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胡晓军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2022年11月,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官宣回国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不到5个月后受聘为深圳湾实验室主任。过去两年,在各类会议论坛甚至个人微博上,颜宁的多次倾情“代言”为两大机构带来不小的流量。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不过,顶尖科学家并不完全为“明星效应”而来。胡晓军谈到,深圳相较北京、长三角等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较短、积淀较浅。为补齐人才短板,深圳充分利用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以深圳湾实验室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不仅建设起点更高,还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只要科研需要、产业转化需要,我们随时可以引进人才,决策效率更高。”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年轻,是深圳湾实验室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另一大标签,前者30-40岁全职青年PI占比60%以上。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科学家创新的黄金时期,基本都在年轻时。深圳聚集了大量有创新想法的年轻人,市民平均年龄32.5岁,加之市场化、国际化、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更有利于年轻科学家自我价值的实现。”胡晓军表示。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胡晓军。受访单位供图,下同)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明星效应”之后

南方财经:近几年,颜宁等知名科学家的加盟为深圳湾实验室带来不小的流量。实验室有何引才经验?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胡晓军:深圳湾实验室自成立之初,一项重要的引才策略是“以才引才”,即发挥一些有名望的资深PI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可理解为发挥“明星效应”,让其担任各研究所/中心的召集人,实现“云集而影从”。这一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海内外许多年轻PI纷纷加入,引才数量、质量都较可观。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经过六年的发展与沉淀,随着深圳湾实验室科研队伍、科研平台、组织架构建设不断完善,我们连续获得深圳全市“人才伯乐奖”,也在省引才工作会上做过交流发言、获得肯定,逐渐建构了自身的影响力。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当然,这与深圳相对自由宽松、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也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深圳湾实验室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不定编制、不定级别,体制机制相对灵活,只要科研需要、产业转化需要,我们随时可以引进人才,决策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深圳对人才工作、生活配套的保障比较完善,包括落户、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这些都提高了人才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目前,深圳湾实验室在职人员近1200人,全职人员近1100人,全职率90%,在广东省级实验室位居前列。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南方财经:人才选择落脚的城市,不会完全为“明星效应”的新鲜感或人才配套而来。相较北京、长三角等地,深圳生物医药发展历程相对不长,这会成为他们的顾虑吗?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胡晓军:科学家选择落脚的城市,确实会考虑科研平台、科研队伍的积淀,但更看重未来的发展潜力。新平台往往有后发优势,比如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起点比传统机构更高。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深圳相较北京、长三角等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较短。因此,深圳充分利用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以期补齐短板,实现“弯道超车”。例如,深圳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规定每年把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23年,深圳R&D经费投入强度已达6.46%,在国内仅次于北京。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另一方面,学界有一种说法:科学家创新的黄金时期,基本都在年轻时。深圳聚集了大量有创新想法的年轻人,市民平均年龄32.5岁,加之市场化、国际化、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更有利于年轻科学家自我价值的实现。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南方财经:深圳是全国六个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引进人才后,在后续的培育与评价方面,深圳湾实验室探索出了哪些经验,真正化人才“流量”为“留量”?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胡晓军:深圳湾实验室是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之一,重点举措包括引进国际小同行评议、分类评价等。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小同行”通常聚焦在同一细分、专业学科领域。深圳湾实验室坚持国际视野,积累引入国际“小同行”专家资源,内行评内行,会得出更科学、公允的结论。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二是分类评价,深圳湾实验室对从事纯基础研究和侧重产业转化的科学家,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不一样,真正做到“破五唯”,为科学家减轻压力和顾虑,更能在科研前沿放手一搏。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实验室与医科院“一体化”

南方财经:2023年,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揭牌引起极大关注。深圳湾实验室与深圳医学科学院是怎样的关系?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胡晓军:深圳湾实验室与深圳医学科学院是深圳先行示范区重点布局建设的两大科研机构。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其中,深圳湾实验室是广东省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的重要载体,主要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圳医学科学院则以补齐深圳在临床研究领域的短板为目标,侧重临床医学研究,探索开展以培育医师科学家为导向的医学教育。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2024年,《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一体化发展五年规划(2024-2028年)》获批实施。两者的协同一体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大型仪器设备共建共享、人才引进与培养协同等方面,以此提高效率,节约公共资源。例如,两大机构共同完成了第一届SMART Program 99名博士生的招生,还联合举办了十多场高质量学术活动SMART Symposia,实现“以会聚才、以会引才”。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在国内,两个科研机构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全新尝试。不过,深圳湾实验室只成立六年,医科院成立仅一年多,都比较年轻,目前二者的协同关系还在不断探索、优化。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南方财经:实验室与医科院都坐落于光明科学城,与周边的科研平台将如何协同?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胡晓军:实验室与医科院当然不会是独立的存在。我们所在的光明科学城,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的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全市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部分都布局在光明,科教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与中山大学·深圳、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都会开展广泛合作,助力打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生态。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交叉”创新的AI进化

南方财经:深圳湾实验室自成立起,就提出面向生命健康前沿领域,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协作。生命健康领域为何重视学科交叉?深圳作为“工业第一城”,产业种类丰富,是否更利于开展前沿领域的交叉研究?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胡晓军:单一学科发展有时会走到尽头,学科交叉则有益于在思维碰撞中诞生新理论、新发现。比如IT(信息技术)与BT(生物技术)的融合是近些年的大趋势,深圳湾实验室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利用深圳在IT产业的长期积淀和优势,真正实现IT+BT。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具体而言,实验室以疾病的诊断治疗为导向和目的来布局科研,实现“矩阵式管理”,打破纵向科研壁垒,鼓励不同学科、不同科研机构的交叉融合,让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经常互动交流、思维碰撞,从而发现一些新问题,并在这个框架下开展合作。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比如我们的“大湾区老年脑健康计划”,联动了实验室内部不同的研究所,以及医院、社区等。在这个框架内,有科学家主攻血液诊断,有人主攻器械诊断,通过“脑健康计划”把他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相互验证,让科学真正变成可证明的科学。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产业和前端科研紧密关联,多元的产业结构,一定会催生多样化的科研创新,为其提供源头活水。从这个角度看,深圳十分有利于实验室科研课题的挖掘与交叉研究的开展。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南方财经:当前,AI潮涌。AI如何赋能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深圳湾实验室有哪些探索?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胡晓军:AI与生物医药的结合是深圳湾实验室科研布局的重要方向,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一是基于AI的国产软件系统开发和平台搭建。AI能处理和分析海量的生物医学数据,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数据,以及临床病例记录、影像资料等,从而发现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遗传变异、基因表达模式等,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提高研发效率。在这方面,实验室的探索包括开发新一代计算化学与生物学平台、开发RNA大语言模型、搭建高通量计算平台等。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二是创新药物研发。AI可帮助预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毒性、药代动力学等关键属性,从而筛选出具有潜力的药物候选物;通过快速筛选和优化药物设计,AI可以降低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等。在这方面,深圳湾实验室建有华南地区唯一、国际领先的超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借助华为云的算力,可将化合物库规模拓展到数亿量级,筛选效率也大幅提升。1uc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本文链接:南财对话丨专访深圳湾实验室胡晓军:“明星效应”之后,年轻城市与青年科学家何以共塑科研“黄金期”http://www.llsum.com/show-2-1057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打造“炼丹炉” 阻断核辐射

下一篇: 南财数据周报(32期):证监会发力!稳步推进 “数据要素 × 资本市场” 专项试点

热门资讯

  • 凌晨重磅!英伟达官宣最强AI芯片

    北京时间凌晨4点至6点,英伟达联合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发表主题演讲《见证AI的变革时刻》,正式拉开了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的序幕。黄仁勋宣布,正

  • 睡不够很焦虑?专家:警惕常见睡眠认知误区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运动、营养被视为保障机体正常发育和

  • 我国科学家揭示东北黑土成因

    记者3月20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东北黑土区开展了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通过分析采集的黑土样品发现,黑

  • 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

    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火箭飞行24分钟后,星箭分离,将鹊桥二号中继星

  • 新型催化剂为国内柴油发动机尾气氮氧化物处理补短板

    记者3月19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环境学院刘庆岭教授团队与吉林大学于吉红院士团队以及天津工业大学梅东海教授团队合作,证明了无有机模板剂合成的具

  • 香港科技大学推出首批“AI讲师” 开拓创新教学新模式

    3月19日,记者从香港科技大学获悉,该校以人工智能生成式工具设计出10位“AI讲师”, 这些“AI讲师”来自世界各地,属不同民族及文化背景。该校希望通过创

  • 突发!Kimi,崩了!

    因流量突然剧增,3月21日,陆续有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月之暗面旗下大模型应用Kimi智能助手的APP和小程序均无法正常使用。截至记者发稿时,相关

  • 女性比男性更易失眠?什么原因导致?专家分析

    造成女性更容易睡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更年期等生理周期等,而女性长期的失眠除了会导致内分泌进一步失调,还会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免疫

  • AI伴侣能否带来亲密关系

    自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的“触角”已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工智能+情感”的赛道正悄然崛起。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多款较为成熟的AI伴侣应

  • 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7.5%!

    3月22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天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变化状况计算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

  • 第三颗“厦门造”卫星出征

    3月23日,“天卫科技03星”暨“华祥苑壹号”卫星在厦门举行出征仪式,这是由厦门本土企业天卫科技制造研发的第三颗服务当地建设的商业卫星,标志着厦门

  • “穿上就走”的通用外骨骼面世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控制机器人外骨骼的通用方法。无需专门训练、特别校准,对复杂算法进行调整后,用户穿上外骨骼就可以直接行走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