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古生物学者在新疆发现2.5亿多年前远古生命“避难所”

2025-03-14 09:41:10 来源: 中国科技网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领衔的一个国际古生物团队新近在我国新疆发现一片约2.52亿年前的“生命绿洲”。这一区域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陆地植被大灭绝,成为庇护多种动物的生命“避难所”。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在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极其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这次灭绝导致海洋中超过80%的物种消失,三叶虫等古老物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是寒武纪以来最具破坏性的一次生物危机。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此次,研究团队在新疆吐哈盆地西缘发现的一批珍贵化石,揭开了大灭绝期间一片“生命绿洲”的面纱。化石证据显示,在大灭绝前、后各16万年跨度间,这一区域的对应地层中保存有大量松柏类树干和蕨类茎秆化石,表明这里始终生长着茂密的临水松柏林和蕨类植物。更令人惊讶的是,地层中保存的99种植物孢粉化石有55%看似“消失”,实则只是“暂时迁出”,最终仅有不超过21%灭绝,远低于全球同期水平。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这些植物和孢粉化石的丰富证据表明,吐哈盆地西缘在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陆地植被灭绝,这为动物定居在此提供了关键的食物来源。”领导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锋介绍,研究团队发现,灭绝结束后仅7.5万年,这片土地上已出现成群的食草动物水龙兽和食肉动物迟滞鳄。这些动物并非本地原住民,而是从其他区域逃难迁徙而来。它们的快速繁衍也表明,这一区域的植被在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间没有被破坏。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为什么大灭绝期间能留下这样一片“生命绿洲”?刘锋解释,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古土壤基质的成分发现,在二叠纪末大灭绝前后,这一区域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常年保持着半湿润气候伴随有季节性的干旱。即便在大灭绝火山喷发导致全球变暖的极端环境下,这一区域的局地气候仍能像“恒温箱”一样稳定,屏蔽了酸雨、紫外线辐射和有毒气体增加的致命影响。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正是这样稳定的气候成为抵御剧变的天然屏障,为陆地植物、动物留下了一线生机。”刘锋说。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相关研究成果3月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领衔的一个国际古生物团队新近在我国新疆发现一片约2.52亿年前的“生命绿洲”。这一区域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陆地植被大灭绝,成为庇护多种动物的生命“避难所”。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在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极其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这次灭绝导致海洋中超过80%的物种消失,三叶虫等古老物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是寒武纪以来最具破坏性的一次生物危机。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此次,研究团队在新疆吐哈盆地西缘发现的一批珍贵化石,揭开了大灭绝期间一片“生命绿洲”的面纱。化石证据显示,在大灭绝前、后各16万年跨度间,这一区域的对应地层中保存有大量松柏类树干和蕨类茎秆化石,表明这里始终生长着茂密的临水松柏林和蕨类植物。更令人惊讶的是,地层中保存的99种植物孢粉化石有55%看似“消失”,实则只是“暂时迁出”,最终仅有不超过21%灭绝,远低于全球同期水平。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这些植物和孢粉化石的丰富证据表明,吐哈盆地西缘在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陆地植被灭绝,这为动物定居在此提供了关键的食物来源。”领导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锋介绍,研究团队发现,灭绝结束后仅7.5万年,这片土地上已出现成群的食草动物水龙兽和食肉动物迟滞鳄。这些动物并非本地原住民,而是从其他区域逃难迁徙而来。它们的快速繁衍也表明,这一区域的植被在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间没有被破坏。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为什么大灭绝期间能留下这样一片“生命绿洲”?刘锋解释,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古土壤基质的成分发现,在二叠纪末大灭绝前后,这一区域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常年保持着半湿润气候伴随有季节性的干旱。即便在大灭绝火山喷发导致全球变暖的极端环境下,这一区域的局地气候仍能像“恒温箱”一样稳定,屏蔽了酸雨、紫外线辐射和有毒气体增加的致命影响。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正是这样稳定的气候成为抵御剧变的天然屏障,为陆地植物、动物留下了一线生机。”刘锋说。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相关研究成果3月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s5j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本文链接:古生物学者在新疆发现2.5亿多年前远古生命“避难所”http://www.llsum.com/show-2-11119-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无人农场很“缺人”

下一篇: 无人农场走出“试验田”还需几步?

热门资讯

  • 云南首批621座变电站实现人工智能巡检

    “远方巡视启动!”南方电网云南保山220千伏大寨变电站日前启动首次全套智能巡视,109个摄像头快速旋转,10套在线监测系统开始收集数据,变电站的无人机机

  • 全国爱肝日丨专家提醒注意“小心肝”

    3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重庆多所医院开展义诊咨询活动,通过普及肝病的防治知识,让民众主动筛查

  • 研究发现神经系统疾病成人类健康主要“杀手”

    据法新社巴黎3月15日报道,15日发布的一项新的重要分析称,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如中风、偏头痛和痴呆症——已经超过心脏病,成

  • 人工智能探究癌症发展机理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13日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在利用人工智能(AI)阐释人体所谓的“黑暗基因组”,并开发一种可能很强大的癌症检测、监测和治疗新

  • 肺癌蛋白质致命弱点发现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达到8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NSCLC最常见的驱动突变基因。现在,一个国际科学家团

  • 12项首创技术助力高速公路改扩建

    记者3月20日来到广东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现场,看到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设备在不停运行。3月19日—20日,由茅以升科技教育

  • 国家工程师丨锻造能“听”清眼疾的高精设备

    眼眸深邃似海、璨如星河,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眼科诊疗技术研发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正是眼眸“侦探”。该团队不久前被授予“国家卓越

  • 联想与英伟达推出全新混合AI解决方案

    在近日举行的全球AI盛会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2024上,联想集团与NVIDIA(英伟达)宣布合作推出全新混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和云提供商获得

  • 科学家提出人类性别决定新理论

    3月18日,记者从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获悉,研究所林戈、卢光琇教授团队提出的一项新理论称,原始生殖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在人类性别决定中起关键

  • 单个颗粒无标记光学显微成像实现

    记者3月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张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调控原理的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该滤波器件安装

  • 2999元!卢伟冰:xiaomiCivi 4 Pro可能是2024年最轻薄的电话

    3月22日消息,xiaomi集团的卢伟冰在微博上表示,xiaomiCivi 4 Pro有可能是2024年最轻薄的电话。这款电话的厚度仅为7.45mm,重量为179.3g。尽管拥有超轻薄的

  • 聚焦AI框架技术创新 加速大模型规模化落地

    “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新基建重点建设方向,前景广阔,大有作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无疑将为人工智能技术在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