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迎接神十九乘组回家!着陆场各项准备就绪

2025-04-28 07:32:52 来源: 中国科技网

按照计划,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于4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25日,着陆场区组织所有的搜救力量展开了最后一次的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4月25日10时许,地面搜救力量指挥车、搜索车、处置车、医监医救车等近百台车辆装备,分多路向待命点集结。14时30分,在接到北京中心通报返回舱落点坐标后,空中分队5架直升机精准降落在返回舱周围,按程序进行相关处置。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神舟十九号搜救回收任务空中分队 邹洪亮:接到指令后,我们直升机迅速起飞,按照飞行程序和实施方法,快速反应,快速到达。整个过程机组之间配合默契,协同一致,这次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也为我们下一步执行搜救任务树立良好信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认真准备,迎接航天员凯旋。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14时45分,地面分队抵达现场后,模拟开启舱门,抬送航天员出舱……搜救队员反应迅速、操作精细,确保出舱时机、舱外适应、转运护送等工作严谨科学、万无一失。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将采用五圈快速返回方案,经历分离撤离、返回制动、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等几个阶段,整个返回着陆过程将耗时约50分钟。目前东风着陆场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具备执行搜救任务的条件。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与时间赛跑 架起天地间“第一链路”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神舟十九号即将返回的东风着陆场是一片约为130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没有网络信号覆盖,卫星通信是着陆现场唯一的通信手段。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分队有这样一支队伍,承担着返回舱着陆后的天线组装、卫通链路建立、图像、语音业务开通等工作,他们就是卫星通信分队,为任务指挥决策铺就一条“信息天路”。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演练现场,与开舱手同时到达返回舱预报落点的就是担负此次神舟十九号搜索回收任务的地面卫星通信团队。在返回舱着陆后的黄金十分钟内,他们要利用手中的便携式卫通设备将现场画面第一时间传回北京指挥中心。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龙坤明:东风着陆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非常适合飞船着陆。但也因为大部分属于无人区,通信基础条件薄弱。我们采用在着陆现场架设卫通设备的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航天员回家的画面传输到全国观众面前,同时也保证前方搜救分队和任务中心的调度连续稳定,电话畅通。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想要在没有网络信号覆盖的戈壁滩建立起一套独立的通信装置并不容易,虽然该设备具有快速部署、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等特点,但队员们不仅要根据返回舱姿态选择合适的架设位置,还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体化主机、天线、摄像机电话等附属设备的组装。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龙坤明:我们在现场的卫通设备一共有两套,结构、功能都是1:1相同的。但为了更好实现着陆现场通信保障,我们对两套卫通设备进行了任务分工。一套侧重于保障航天员通话;一套侧重于保障现场指挥调度。今年,我们采用了无线通话的模式,通过在设备中加装无线模块、配备专用手机,让航天员像日常使用手机一样,第一时间向大家通报乘组状态。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徐鹏:我们先期筹划,通过加大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难度,目前已经完成了空地协同和综合演练,人员装备状态良好,分队协同顺畅,做好了搜索回收任务的准备。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最后一棒精准接力 大树里测控区护航神舟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神舟飞船顺利回家,离不开测控系统的精准护航。在东风着陆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树里测控区正在以“多雷达接力”的模式追踪返回舱动态,作为地面跟踪的“最后一棒”,这些曾保障火箭发射的“戈壁天眼”,将以厘米级精度持续锁定飞船,为航天员铺就平安归途。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雷达跟踪正常”这句熟悉的口令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大树里测控区,作为飞船返回测控链中的最后一环,能否第一时间准确捕获、定位返回舱,对预判返回舱落点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全刚:在返回舱返回到100公里到10公里高度,该设备实时提供航迹测量数据,它的抛物面天线能在8秒内完成180度转向,径向速度测量误差控制在0.02米/秒以内,同时它还能够精准获取高精度三维空间测量数据,为落点预报系统提供关键数据支撑。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为做好飞船的“引路人”,技术人员先后对雷达进行了三次升级,不仅运算速度提升至毫秒级,还能凭借雷达自身的“超级动态视力”追踪到返回舱从再入大气层到开伞后的实时动态,相当于在百米外看清头发丝的摆动。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全刚:就像百米接力赛的冲刺时刻,最后一棒我们必须零失误。我们的雷达要在返回舱冲出黑障区的瞬间立刻捕获目标,哪怕存在回波信号弱,下坠速度快等困难,我们也得牢牢“咬住”,把实时坐标、姿态数据报给地面搜救队。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除了“硬核”设备,测控团队的操作手更是练就了“手稳心定”的绝活,通过模拟训练和半实物演练,他们能够在一秒内精准捕获目标,并迅速判断数据异常,除了大型雷达,着陆区还配备了便携式光学设备,这些“小个子”能在可视条件下辅助拍摄返回舱实况,在着陆瞬间,为搜救队员提供第一手影像支持。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李迎春:我们在神舟十九号返回落点核心区域,布设了多台小型无人的光学测控设备,针对神舟十九号返回时的季节特点,我们把小型光学设备都做了风沙防护,并且根据核心区的地形对小型光学设备的点位做了合理的调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圆满完成本次神舟十九号返回落点景象测量任务。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按照计划,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于4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25日,着陆场区组织所有的搜救力量展开了最后一次的全系统综合演练,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4月25日10时许,地面搜救力量指挥车、搜索车、处置车、医监医救车等近百台车辆装备,分多路向待命点集结。14时30分,在接到北京中心通报返回舱落点坐标后,空中分队5架直升机精准降落在返回舱周围,按程序进行相关处置。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神舟十九号搜救回收任务空中分队 邹洪亮:接到指令后,我们直升机迅速起飞,按照飞行程序和实施方法,快速反应,快速到达。整个过程机组之间配合默契,协同一致,这次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也为我们下一步执行搜救任务树立良好信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认真准备,迎接航天员凯旋。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14时45分,地面分队抵达现场后,模拟开启舱门,抬送航天员出舱……搜救队员反应迅速、操作精细,确保出舱时机、舱外适应、转运护送等工作严谨科学、万无一失。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将采用五圈快速返回方案,经历分离撤离、返回制动、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等几个阶段,整个返回着陆过程将耗时约50分钟。目前东风着陆场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具备执行搜救任务的条件。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与时间赛跑 架起天地间“第一链路”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神舟十九号即将返回的东风着陆场是一片约为130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没有网络信号覆盖,卫星通信是着陆现场唯一的通信手段。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分队有这样一支队伍,承担着返回舱着陆后的天线组装、卫通链路建立、图像、语音业务开通等工作,他们就是卫星通信分队,为任务指挥决策铺就一条“信息天路”。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演练现场,与开舱手同时到达返回舱预报落点的就是担负此次神舟十九号搜索回收任务的地面卫星通信团队。在返回舱着陆后的黄金十分钟内,他们要利用手中的便携式卫通设备将现场画面第一时间传回北京指挥中心。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龙坤明:东风着陆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非常适合飞船着陆。但也因为大部分属于无人区,通信基础条件薄弱。我们采用在着陆现场架设卫通设备的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航天员回家的画面传输到全国观众面前,同时也保证前方搜救分队和任务中心的调度连续稳定,电话畅通。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想要在没有网络信号覆盖的戈壁滩建立起一套独立的通信装置并不容易,虽然该设备具有快速部署、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等特点,但队员们不仅要根据返回舱姿态选择合适的架设位置,还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体化主机、天线、摄像机电话等附属设备的组装。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龙坤明:我们在现场的卫通设备一共有两套,结构、功能都是1:1相同的。但为了更好实现着陆现场通信保障,我们对两套卫通设备进行了任务分工。一套侧重于保障航天员通话;一套侧重于保障现场指挥调度。今年,我们采用了无线通话的模式,通过在设备中加装无线模块、配备专用手机,让航天员像日常使用手机一样,第一时间向大家通报乘组状态。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徐鹏:我们先期筹划,通过加大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难度,目前已经完成了空地协同和综合演练,人员装备状态良好,分队协同顺畅,做好了搜索回收任务的准备。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最后一棒精准接力 大树里测控区护航神舟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神舟飞船顺利回家,离不开测控系统的精准护航。在东风着陆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树里测控区正在以“多雷达接力”的模式追踪返回舱动态,作为地面跟踪的“最后一棒”,这些曾保障火箭发射的“戈壁天眼”,将以厘米级精度持续锁定飞船,为航天员铺就平安归途。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雷达跟踪正常”这句熟悉的口令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大树里测控区,作为飞船返回测控链中的最后一环,能否第一时间准确捕获、定位返回舱,对预判返回舱落点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全刚:在返回舱返回到100公里到10公里高度,该设备实时提供航迹测量数据,它的抛物面天线能在8秒内完成180度转向,径向速度测量误差控制在0.02米/秒以内,同时它还能够精准获取高精度三维空间测量数据,为落点预报系统提供关键数据支撑。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为做好飞船的“引路人”,技术人员先后对雷达进行了三次升级,不仅运算速度提升至毫秒级,还能凭借雷达自身的“超级动态视力”追踪到返回舱从再入大气层到开伞后的实时动态,相当于在百米外看清头发丝的摆动。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全刚:就像百米接力赛的冲刺时刻,最后一棒我们必须零失误。我们的雷达要在返回舱冲出黑障区的瞬间立刻捕获目标,哪怕存在回波信号弱,下坠速度快等困难,我们也得牢牢“咬住”,把实时坐标、姿态数据报给地面搜救队。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除了“硬核”设备,测控团队的操作手更是练就了“手稳心定”的绝活,通过模拟训练和半实物演练,他们能够在一秒内精准捕获目标,并迅速判断数据异常,除了大型雷达,着陆区还配备了便携式光学设备,这些“小个子”能在可视条件下辅助拍摄返回舱实况,在着陆瞬间,为搜救队员提供第一手影像支持。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李迎春:我们在神舟十九号返回落点核心区域,布设了多台小型无人的光学测控设备,针对神舟十九号返回时的季节特点,我们把小型光学设备都做了风沙防护,并且根据核心区的地形对小型光学设备的点位做了合理的调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圆满完成本次神舟十九号返回落点景象测量任务。iwk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本文链接:迎接神十九乘组回家!着陆场各项准备就绪http://www.llsum.com/show-2-1213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北京市将基本建成一体化算力网

下一篇: 我国网络迈入千兆普及、万兆试点新阶段

热门资讯

  •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致病机制

    记者3月18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郑海学教授团队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猪体内感染的靶细胞,以及在靶细胞内延长感染的机制

  • 全国爱肝日丨专家提醒注意“小心肝”

    3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重庆多所医院开展义诊咨询活动,通过普及肝病的防治知识,让民众主动筛查

  • 数字化管理已在故宫广泛应用

    在今天的故宫,工作人员使用的数字化办公平台名叫“内务辅”,这款应用的开发者,是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钉钉(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钉钉”)。3月1

  • 人工智能医疗或将破解人体秘密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月4日刊登题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数十年内解开人体的秘密》的文章,作者是亚历克斯·菲利普斯,内容编译如下:一位医生(同

  • “量子龙卷风”吹开黑洞研究之门

    英国科学家首次创造了一个新颖的实验平台,即“量子龙卷风”。它能模拟超流体氦中的黑洞,使研究人员能更详细地观察类似黑洞的行为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

  • 最小资源消耗的量子态分辨实现

    记者3月2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态分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最小资源消耗的量子态分辨问题中首次提出了全局最优

  • 来看金星土星“亲密一刻”

    3月22日黎明,太阳系中最明亮的行星金星与太阳系中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土星将在东南方低空近距离相伴,上演“结伴游”。北京星空摄影爱好者王俊峰2023

  • 香港科技大学推出首批“AI讲师” 开拓创新教学新模式

    3月19日,记者从香港科技大学获悉,该校以人工智能生成式工具设计出10位“AI讲师”, 这些“AI讲师”来自世界各地,属不同民族及文化背景。该校希望通过创

  • CSHIA与创米数联联合发布《2024智能门创新趋势报告》

    2024年03月19日,以“初心如磐•向新出发”为主题的2024智能家居UP峰会CSHIA智能家居开年盛典在杭州成功举行。大会现场,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

  • 探索土卫二的蛇形机器人问世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一个机器人专家团队,与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蛇形机器人,用于调查土星第六大卫星土卫二

  • 首批未来产业创新成果惊艳亮相

    全球首台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生物反应器、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6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深海可燃冰探采重载作业机

  • 北京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揭牌

    为构建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机制,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3月23日,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关工委”)、北京市科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