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我国具备25兆瓦级风电机组全工况模拟试验能力

2024-12-27 10:35:32 来源: 中国科技网

12月26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以下简称“海上风电试验基地”)传动链平台在福建建成投运。作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测试能力最全面的风电机组地面试验平台,它可开展25兆瓦级风电机组全工况模拟试验。今后对10兆瓦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开展地面试验检测有望告别“看天吃饭”。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连续3年稳居全球首位,海上风电机组迈入大容量时代,建立能支持大容量风电机组进行型式认证的海上风电试验场成为刚需。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是国家能源局授权的全国唯一同时具备型式认证和并网认证的检测中心,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投资,于2023年12月1日开工建设。该基地包括陆上检测中心和试验风电场两部分,其中陆上检测中心包括传动链平台和150米级叶片试验平台。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传动链平台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电力、山东大学、禾望电气、东方电气等协同研发。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该平台集全工况、高拟真、多尺度为一体,具有国内同类试验台不具备的轴线角度调节功能及全球容量最大的电网工况模拟装置。”国网福建电力科技部主任方日升介绍,该平台可复现真实海上环境下的“风—浪—流”复杂工况,试验效率提高1倍以上。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福州分院技术运营中心主任薛扬表示,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建成后,开展海上风电机组测试可以告别“看天吃饭”,将原先在海上的测试搬到厂房里进行,真实可控地模拟各种工况,随时进行各种类型测试,显著提升测试效率和全面性。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随着我国风电机组大型化步伐加快,叶片作为风机三大关键部件之一,长度已超过百米。传统的单轴测试系统仅具备单一的载荷方式,已无法充分满足超长叶片在性能验证方面的需求。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正在建设中的150米叶片试验平台引入了超长叶片双轴高频加载试验,可以对最长达150米的海上风电叶片进行疲劳试验与静态载荷试验,对突破海上风电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国网福建电科院四级职员陈大玮介绍。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福建省海域海上风电资源得天独厚,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超过4000小时,位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1.2亿千瓦。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方日升表示,海上风电试验基地的建设,不仅能为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创造良好条件,还将促进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升级,为海上风电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入融合提供宝贵机遇。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12月26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以下简称“海上风电试验基地”)传动链平台在福建建成投运。作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测试能力最全面的风电机组地面试验平台,它可开展25兆瓦级风电机组全工况模拟试验。今后对10兆瓦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开展地面试验检测有望告别“看天吃饭”。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连续3年稳居全球首位,海上风电机组迈入大容量时代,建立能支持大容量风电机组进行型式认证的海上风电试验场成为刚需。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是国家能源局授权的全国唯一同时具备型式认证和并网认证的检测中心,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投资,于2023年12月1日开工建设。该基地包括陆上检测中心和试验风电场两部分,其中陆上检测中心包括传动链平台和150米级叶片试验平台。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传动链平台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电力、山东大学、禾望电气、东方电气等协同研发。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该平台集全工况、高拟真、多尺度为一体,具有国内同类试验台不具备的轴线角度调节功能及全球容量最大的电网工况模拟装置。”国网福建电力科技部主任方日升介绍,该平台可复现真实海上环境下的“风—浪—流”复杂工况,试验效率提高1倍以上。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福州分院技术运营中心主任薛扬表示,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建成后,开展海上风电机组测试可以告别“看天吃饭”,将原先在海上的测试搬到厂房里进行,真实可控地模拟各种工况,随时进行各种类型测试,显著提升测试效率和全面性。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随着我国风电机组大型化步伐加快,叶片作为风机三大关键部件之一,长度已超过百米。传统的单轴测试系统仅具备单一的载荷方式,已无法充分满足超长叶片在性能验证方面的需求。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正在建设中的150米叶片试验平台引入了超长叶片双轴高频加载试验,可以对最长达150米的海上风电叶片进行疲劳试验与静态载荷试验,对突破海上风电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国网福建电科院四级职员陈大玮介绍。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福建省海域海上风电资源得天独厚,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超过4000小时,位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1.2亿千瓦。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方日升表示,海上风电试验基地的建设,不仅能为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创造良好条件,还将促进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升级,为海上风电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入融合提供宝贵机遇。P9H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本文链接:​我国具备25兆瓦级风电机组全工况模拟试验能力http://www.llsum.com/show-2-991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交付启航

下一篇: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成功投运

热门资讯

  • 云南首批621座变电站实现人工智能巡检

    “远方巡视启动!”南方电网云南保山220千伏大寨变电站日前启动首次全套智能巡视,109个摄像头快速旋转,10套在线监测系统开始收集数据,变电站的无人机机

  • 洞悉竹类植物有了称手“利器”

    竹类植物是竹亚科植物的总称,与水稻、小麦、大麦和燕麦同属于禾本科BOP分支,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为更好地服务竹类植物的系统进化和功

  • 创新中药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3月20日对于我国抗衰老研究是个特殊的日子,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取得又一重大突破。挑战人类生命极限是摆在全球科学家面前的重大

  • 日学者提出“深海激励化学”新概念

    日本《朝日新闻》近日发表题为《深海之光——极端环境是创意宝库》的文章,作者是樱井林太郎,编译如下:在被称为最后未开垦地的深海,有着低温

  • 每12个恒星或有一个吞过行星

    据《自然》20日消息称,天文学家对91对恒星所作的光谱分析显示,大约每12个恒星中就有一个可能吞噬了一个行星。在吞噬一个行星后,恒星的化学构成可能发

  • 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 将是探月工程四期“关键一环”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科技日报记者 付

  • 原来,中国空间站里“四季如春”

    春,推也。从草从日,草春时生也。进入春日,人们时常能在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中见证旺盛的生命力。一起解锁空间站里的“春日关键词”,感受太空中的“春日

  • 新疆筹建国家级融合算力中心

    记者从近日举办的新疆筹建融合算力中心研讨会上获悉,新疆将构建具备国家级算力水平的涵盖超算、智算的融合算力中心。到2024年底,建成超算算力(FP64)不

  • 首发第三代骁龙7+!一加Ace 3V图赏

    3月22日消息,一加Ace 3V昨晚发布,起售价1999元,将于3月25日正式发售。现在这款新机已经来到我们评测室,下面为大家带来图赏。一加Ace 3V全球首发第三代骁龙

  • 曝huaweiMate60已停产!P70蓄势待发:下个月见

    近日有消息称,huaweiMate60已经停产。作为huawei于2023年8月末发布的最新旗舰机型,huaweiMate60的停产意味着huawei新款旗舰或即将上市,接替Mate60。2023

  • “捕风捉光”,气象服务助力新能源发电

    今年3月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面对愈加频繁的极端天气和全球变暖等气候危机,减缓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发展新能源是应

  • “穿上就走”的通用外骨骼面世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控制机器人外骨骼的通用方法。无需专门训练、特别校准,对复杂算法进行调整后,用户穿上外骨骼就可以直接行走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