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乘飞机出行 如何最大程度保障安全

2025-01-02 09:51:09 来源: 中国科技网

近几日全球接连发生民航客机事故。从统计数据看,空难发生的概率极低。但乘飞机出行,很多人都经历过气流颠簸甚至飞机迫降等有风险的时刻,此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呢?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民航业最频繁被提及、也最重要的安全提示是:系好安全带!飞机乘客一定不要忽视安全带的作用。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资料显示,在飞机起飞、降落或遇到空中气流颠簸时,乘客都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不仅可以防止乘客身体前后冲撞受伤,还可以防止飞机急速下降时乘客受惯性作用被向上抛起。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一般来说,飞机在穿越云层或碰到强大气流时会出现颠簸,使得飞机晃动或导致飞行高度突然变化。英国雷丁大学气象科学家保罗·威廉姆斯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由于气候变化,颠簸正在显著增加。”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英国研究气流颠簸的专家马克·普罗瑟说:“颠簸始终是飞行的特征。这是大气的自然特征,乘坐飞机可能遇到强烈颠簸,但引发死亡的风险仍然极小。”他提示说:“系好安全带显然会安全得多,如果你特别担心这类事情,那么最好尽量在乘坐飞机时全程系好安全带,而不仅仅是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从客机机舱的座位分布来看,“坐哪儿更安全”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通常来说,遇到火灾时,坐在机舱安全门附近的乘客更容易逃生。此外,美国《大众机械》月刊曾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认为,从整体上看,在飞机事故中机舱后部乘客的存活率略高于中部及前部,但这只是一家之言。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相比选择座位,更实际的避险策略是严格遵守飞行安全规则。比如,不携带易燃易爆品、超标锂电池等,登机后认真对待各种安全提示,仔细观看机上安全演示,熟悉氧气面罩、救生衣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此外,乘客还应观察飞机应急出口位置、记住自己所在位置与安全出口之间的座位排数等。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飞机迫降、乘客需撤离机舱时,应迅速摘掉身上的眼镜、胸针、耳机等尖、硬物品,防止落地时受戳伤,也防止在逃离机舱时戳破逃生滑梯,影响逃生速度。同时,应迅速去除丝巾、领带等可能导致窒息的物品。此外,不要携带行李逃生。一旦出现事故,听从机组指挥有序逃生,会显著提升效率和存活率。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飞机一旦失事,往往伤亡触目惊心,短期内也会使人们对飞行的安全系数产生疑虑。但从统计数据来看,飞机仍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近年来民航安全也一直在稳步提升。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过去十年,民航总体事故率从2014年的每百万架次2.06起事故,降至2023年的每百万架次0.8起事故。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近几日全球接连发生民航客机事故。从统计数据看,空难发生的概率极低。但乘飞机出行,很多人都经历过气流颠簸甚至飞机迫降等有风险的时刻,此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呢?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民航业最频繁被提及、也最重要的安全提示是:系好安全带!飞机乘客一定不要忽视安全带的作用。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资料显示,在飞机起飞、降落或遇到空中气流颠簸时,乘客都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不仅可以防止乘客身体前后冲撞受伤,还可以防止飞机急速下降时乘客受惯性作用被向上抛起。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一般来说,飞机在穿越云层或碰到强大气流时会出现颠簸,使得飞机晃动或导致飞行高度突然变化。英国雷丁大学气象科学家保罗·威廉姆斯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由于气候变化,颠簸正在显著增加。”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英国研究气流颠簸的专家马克·普罗瑟说:“颠簸始终是飞行的特征。这是大气的自然特征,乘坐飞机可能遇到强烈颠簸,但引发死亡的风险仍然极小。”他提示说:“系好安全带显然会安全得多,如果你特别担心这类事情,那么最好尽量在乘坐飞机时全程系好安全带,而不仅仅是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从客机机舱的座位分布来看,“坐哪儿更安全”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通常来说,遇到火灾时,坐在机舱安全门附近的乘客更容易逃生。此外,美国《大众机械》月刊曾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认为,从整体上看,在飞机事故中机舱后部乘客的存活率略高于中部及前部,但这只是一家之言。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相比选择座位,更实际的避险策略是严格遵守飞行安全规则。比如,不携带易燃易爆品、超标锂电池等,登机后认真对待各种安全提示,仔细观看机上安全演示,熟悉氧气面罩、救生衣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此外,乘客还应观察飞机应急出口位置、记住自己所在位置与安全出口之间的座位排数等。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飞机迫降、乘客需撤离机舱时,应迅速摘掉身上的眼镜、胸针、耳机等尖、硬物品,防止落地时受戳伤,也防止在逃离机舱时戳破逃生滑梯,影响逃生速度。同时,应迅速去除丝巾、领带等可能导致窒息的物品。此外,不要携带行李逃生。一旦出现事故,听从机组指挥有序逃生,会显著提升效率和存活率。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飞机一旦失事,往往伤亡触目惊心,短期内也会使人们对飞行的安全系数产生疑虑。但从统计数据来看,飞机仍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近年来民航安全也一直在稳步提升。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过去十年,民航总体事故率从2014年的每百万架次2.06起事故,降至2023年的每百万架次0.8起事故。ODs流量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LLSUM.COM

本文链接:乘飞机出行 如何最大程度保障安全http://www.llsum.com/show-2-9981-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 大型科研仪器走向开放共享

下一篇: 我国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 未来将陆续开展千余项研究项目

热门资讯

  • 云南首批621座变电站实现人工智能巡检

    “远方巡视启动!”南方电网云南保山220千伏大寨变电站日前启动首次全套智能巡视,109个摄像头快速旋转,10套在线监测系统开始收集数据,变电站的无人机机

  • 中经社发布垂直领域数字化应用系统 为行业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

    3月18日,中国经济信息社(以下简称中经社)垂直领域数字化应用系统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在发布仪式上,锚定建设“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的目标,中经社推出

  • “95后”的无人机“造像师”

    “当时是怎样选中低空经济这个领域,并且来深圳发展的?”面对这个关乎事业发展的问题,“95后”台青张晏纶坦言,“这是一场面试带来的惊喜。”张晏纶来自

  • 肺癌蛋白质致命弱点发现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达到8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NSCLC最常见的驱动突变基因。现在,一个国际科学家团

  • 锻造能“听”清眼疾的高精设备

    眼眸深邃似海、璨如星河,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眼科诊疗技术研发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正是眼眸“侦探”。该团队不久前被授予“国家卓越

  • 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

    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火箭飞行24分钟后,星箭分离,将鹊桥二号中继星

  • AI+智能家居赋能健康睡眠

    3月21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联合慕思集团在北京正式发布《2024情绪与健康睡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

  • “AI钢铁侠”黄仁勋,又进化了英伟达

      “AI钢铁侠”黄仁勋,又进化了英伟达  作 者丨倪雨晴  2024年,英伟达一年一度的GTC大会已然成为AI界春晚,现场座无虚席,全球AI爱好者翘首以待黄仁勋的独家SOLO。  北京

  • 被美国诉讼垄断:iPhone回应想让苹果变成安卓!iOS开放还怎么玩

    3月22日消息,美国司法部对iPhone提起诉讼,声称其苹果生态系统构成垄断。司法部表示,iPhone将苹果生态系统视为一种垄断,以牺牲消费者、开发者和竞争对手的

  • 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

  • 北京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揭牌

    为构建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机制,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3月23日,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关工委”)、北京市科

  • 新技术破解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难题

    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在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21日举办的“技术升级,加速我国终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