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开启,来自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农业农村部的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全国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转折性变化
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这十年,全国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转折性变化。”他说,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特征可概括为“下30”“跨90”——
“下30”,即全国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这是除疫情期间的2022年外,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十四五”以来PM2.5浓度降幅达16.3%,超过“十四五”下降10%的目标。
“跨90”,即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跨过90%的门槛,达到90.4%,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黄润秋表示,这些努力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减排”:
工程减排方面,“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谋划实施了1.9万个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已累计下降15%和11%,超额完成“十四五”下降10%的目标。结构减排方面,一些高污染排放、高碳排放的传统产业产品产量趋于稳定并部分回落。管理减排方面,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监督帮扶推动解决8万多个涉气问题,以专项整治推动15万辆柴油重卡尾气达标排放。
据介绍,为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部从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用市场机制推动减污降碳、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等4方面进行了部署。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近10年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介绍,水利部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大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近10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同时,过度取水、浪费用水现象时有发生。”李国英介绍,水利部落实《节约用水条例》,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制度政策体系,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江河湖泊承载能力,实现“还水于河”。
“抓节水”是水利部要持续抓好的“三件事”之一。为做好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工作,水利部还着力“抓调配”“抓修复”。
李国英介绍,在调配方面,水利部全力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系统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实现“补水于河”;在修复方面,水利部推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修复,保障江河湖泊生态流量,实现“通水于河”。
他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方调水788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85亿人。京杭大运河在断流百年后已连续3年全线贯通,永定河在断流26年后已连续4年全线贯通。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
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目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8日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预期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农业农村部将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奋力夺取全年农业和粮食的丰收。
他说,政府工作报告把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
韩俊表示,去年我国粮食产量迈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这是有技术支撑、投入支撑、政策支撑的。最近三年,我国粮食产量平均已超过1.39万亿斤。“所以说,确定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是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抓好三件事保障农业生产。
一是抓好稳面积、增单产、提品质、强科技。韩俊表示,必须严守耕地红线,继续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持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推广优质稻谷、优质专用小麦、高油高产大豆等优质品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等。
二是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韩俊表示,要不折不扣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下一步将统筹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进口,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三是抓好责任落实。韩俊说,农业农村部将实施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强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考核。
本文链接:第二场“部长通道”:聚焦高质量发展 回应社会关切http://www.llsum.com/show-5-49067-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