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以“高、精、尖、新”的赛项设计,搭建起技能人才与产业变革对话的桥梁。4月17日-21日,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电气装置赛项、零售赛项等多个赛项在广州市技师学院分赛区举行,来自全省的能工巧匠展开了一场关于技术极限与创新智慧的对决。
赛项解码:对标世赛及行业标准
电气装置赛项对标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标准,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运用 LOGO 控制器、KNX 系统进行编程调试,完成复杂的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任务。评判采用“双盲机制”,设备故障点由第三方加密生成,裁判组严格依据《GB 50303-2015建筑电气施工规范》逐项量化评分,确保竞赛公平性达到国际水准。有选手表示,该赛项技术难点不仅在于多系统协同,更在于毫秒级故障诊断能力,需同时驾驭传统电气布线(误差≤1mm)与智能控制系统(响应延迟<0.1秒)的双重标准。
零售赛项则创新性地将传统零售技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重构数字商业人才评价体系。选手需完成包括智能货架管理、数字化营销方案设计、直播带货实战等多项任务。在最具挑战性的直播环节,选手需要在真实场景下应对设备故障、网络波动等突发状况,同时保持流畅的产品讲解和互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该赛项特别引入了大数据分析系统,要求选手根据实时销售数据调整营销策略,展现数字化时代零售人才的数据思维和快速决策能力,使竞赛成为真实商业环境的微缩沙盘。
时装技术与服装制版赛项将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服装设计、制版、裁剪、缝制等一系列复杂工艺。比赛标准严格遵循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家时尚行业标准,从设计创意到工艺细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求选手具备精湛的技艺和创新思维。有选手称,难点在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设计和制作任务,同时还要确保服装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模式革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据了解,广州市技师学院分赛区此次创新构建“集中统筹+分散实施”的赛事模式,力求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关负责人介绍,赛事严格采用世界技能大赛评判标准,组建跨区域专业裁判团队,所有裁判均通过严格资质审核与标准化培训。评分过程实行全程监督机制,确保每个环节公开透明。在组织架构上,赛事创新性地将不同赛项合理分配至各专业院系,既发挥专业场地优势,又提升赛事运行效率。同步上线的智能赛事管理系统,实现从报名到成绩发布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大幅提升赛事组织效能。
“这一创新模式既保证了竞赛的严谨性,又展现了现代化赛事管理的先进性。”该负责人说,竞技场上,每个赛项都是观察未来的窗口。这次比赛也是一次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生动预演,通过将竞赛标准转化为行业认证基准,将竞赛成果转化为产业创新动力,将竞赛精神转化为人才培养动能,为智能制造领域培育更多高素质工匠与创新领军人才,共绘中国智造的未来蓝图。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姜兴莹 邱淘东
本文链接:聚焦技术极限与创新智慧 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多个赛项收官http://www.llsum.com/show-1-4127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